协会成员动态:东岳集团
东岳:为了氯碱与氢能工业的“中国心”
科技日报淄博12月2日电(本报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李玉文 鲁童)进入冬季,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里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投资10亿元的氢能材料研发中心和千万平米质子膜智能工厂;投资30亿元的30万吨单体及20万吨有机硅下游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氢能研发中心和质子膜工厂建设,标志着东岳集团正在进入拥抱氢能时代。
企业家科学家携手的创新力:打破国外30年技术垄断
近日,东岳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建宏“红”得令人瞩目: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和“中国民营经济40年风云人物”。
31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作为一名退伍老兵的张建宏,带领38名农民用两台被国有企业淘汰的旧设备开始创新创业,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产业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让张建宏“红”起来的更重要原因是:东岳离子膜研发团队再次进行了离子膜升级换代和市场应用技术攻关,成功应用于整套万吨装置,打破了国外同行企业的围追堵截,各项运行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谈起东岳的成功历程,张建宏动情地说:15年前在杭州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张永明博士听了东岳集团开发高品质聚四氟乙烯产品相关情况报告后心潮难平,想与东岳合作搞离子膜研发。令他没有想到是,第二天,张建宏就安排东岳高层热情邀请张永明来东岳搞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
离子膜为何物?离子膜制碱是当下最先进的制碱工艺。全氟离子膜一直被美日企业垄断了几十年之久。为了这个中国氯碱工业“心”的梦,张永明与张建宏相约东岳,开始了研发全氟离子膜,叫板世界级难题!
2003年底,为使搁置多年的离子膜科研攻关重新获利国家支持,张建宏与担当东岳离子膜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张永明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组织的项目论证会。其中参会的一位专家当众问张建宏:“举国之力完成不了的离子膜科技攻关项目,你一个民营企业能干得了?”
张建宏一言未发,却坚定的下定了决心:挺进离子膜,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北京专家论证会后,科技部派出调研组,考察东岳离子膜全过程科研线路,将离子膜列为“863”计划之后,又先后将其列为“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两个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引导资金过亿元。山东省和淄博市给予配套支持资金1亿元。
张建宏、张永明带领他们的团队历时八年科研攻关的离子膜在东岳集团成功下线,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氯碱离子膜的国家。
离子膜攻关,除国家、省、市支持的项目研发引导资金外,东岳花了5亿元以上,而当时东岳的年销售收入只有8亿元。张建宏说:值!东岳全氟离子膜项目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个奖属于东岳人的,更属于中国人的!
从“争气膜”到“争光膜”,为了民族工业的“中国心”
在东岳研究院,张永明对记者说:“我们自主研发了两张膜。一张是氯碱离子膜,打破了国外30多年技术封锁和垄断,这是东岳的‘争气膜’。另一张氢燃料电池膜,是东岳的‘争光膜’,对氢能汽车产业意义重大。”
氢燃料电池汽车最核心的是氢燃料电池,而氢燃料电池的最核心是质子膜。张建宏介绍,东岳集团掌握了这一核心材料的技术,实现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质子膜的生产,通过了奔驰汽车6000小时测试并实现量产,取得了为全球量产氢能汽车配套氢燃料电池膜的通行证,这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芯片”。
这张证书意味着东岳燃料电池膜已达到全球一线顶级水平,拿到了应用于全球燃料电池汽车的“通行证”,用于奔驰、福特的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张建宏说,目前,东岳集团DF260膜技术已定型量产,二代规划产能100万平米,建成年产50吨燃料电池离子膜所需要的全氟磺酸树脂生产装置,可满足2.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离子膜所需。新组建的东岳未来氢能公司正式运营,使氢能膜材料成为代表我国科技水平的大国重器。
“621”人才战略绘就千亿蓝图
11月14日,一年一度东岳集团全球产业链合作年会上,正式启动的千亿级氟硅产业园区建设、百亿投资项目和“621”人才战略布局格外亮眼。
“人才在哪里,东岳去哪里”。为汇聚全球精英,东岳正在日本、德国和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筹建日本东岳氟硅材料研发中心、法兰克福东岳燃料电池膜材料应用研发中心、加拿大氢能材料研发 中心、北京东岳氟硅精细化学品研发中心、上海东岳功能膜材料研发中心、深圳东岳有机硅材料研发中心,建立20个联合实验室,吸引 1000名博士以上的高端人才,构建东岳氟硅材料研发体系和机制。
东岳,靠着人才与科技两个轮子的飞速运行,向千亿级氟硅园区迈进。东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冯威博士介绍,东岳研究院承担的NG牌号燃料电池膜、钒电池膜、航天全氟聚醚润滑油、功能性离子膜等新产品研发项目,以及23个氟硅材料高端新品种开发,都将很快取代进口产品并推向全球市场。
(摘自东岳集团)